□章翼 陈谦 本报记者 江岱
“处罚信息从网上消失后,谈生意时终于不用再反复解释,合作伙伴的信任感明显提升了。”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百佳茶厂负责人陆着红近日感慨道。2022年,该茶厂因茶叶标签瑕疵被行政处罚,尽管及时整改,但公示记录长期影响商业合作。在南平市市场监管局信用修复机制下,如今相关处罚信息已不再显示,企业得以“轻装上阵”。
此案例并非个案,折射出企业信用受损后在融资、投标、合作等发展通道可能受阻的普遍困境。2024年以来,南平市市场监管局以信用监管为抓手,探索助企纾困、护航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。
南平市市场监管局首先为企业减负,推进“企业数据填报一件事”改革,优化个体工商户年报服务。此外,还联合人社、统计、海关等多部门推进“多报合一”,打通数据壁垒,让信息报送从“多头跑”变为“一次办”,通过信用“减负”提升年报质量。
监管模式上,南平市告别“大水漫灌”,深化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,加强跨部门联合监管与“综合查一次”协同。依托相关工作联席会议机制,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融入抽查,实现精准监管。上半年,南平市共计抽查企业225家,按信用风险分类精准确定抽查比例,既减少对诚信企业的干扰,又集中力量监管重点对象。
不仅如此,为净化市场生态,南平市强化经营主体动态监管,推进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依法吊销、长期吊销未注销企业依法注销。针对“集群注册”中部分主体“失联”“失管”等问题,启动清理工作,对全市24万余家集群注册主体全面“过筛”,进度达99.57%,为诚信企业腾出发展空间。
在信用修复方面,南平市抓实“信用修复服务年”活动,健全机制,完善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流程,落实《失信惩戒通知书》《信用修复服务指导书》“两书同达”。将抽查检查结果等纳入修复范围,推进“网上办”,今年已累计修复企业信用信息240条。对移出异常经营名录的企业,不再公示“列入历史记录”。松溪县百佳茶厂便是受益者,今年4月提交申请后,当地市场监管所2个工作日内完成信用修复。
据了解,南平市创新不止于事后信用修复,还在福建省率先出台《南平市市场主体信用合规建设指南》,从广告发布、产品质量等维度,为企业提供清晰指引,实现从“事中事后监管”向“事前服务”的转变,帮助企业规避失信风险。
南平市市场监管局的信用监管实践,超越传统“管”与“罚”,凸显“服务”与“帮扶”。从年报减负、精准监管、动态清理到高效修复与合规指引,信用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日益清晰。畅通信用修复通道、明确合规经营准则,让企业活力与创造力挣脱束缚,助力闽北经济发展。